考研是一场与自我对话的漫长旅程,有人在既定轨道上坚定前行,有人在交叉路口反复权衡。对于从中专到大专、再以专升本身份备考的刘光明而言,这条路上布满了选择的迷雾与成长的阵痛。但如今站在“上岸”的坐标回望,那些在选择中徘徊、在坚持中沉淀的时光,早已织就了属于他的独特成长图谱。
刘光明
荣获全国大学生口语大赛初级二等奖
外交英语演讲大赛初赛一等奖、决赛二等奖
获取了四六级和商务英语翻译证书
现考取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

初心萌芽:从专科课堂到考研赛道的向上引力
刘光明的考研种子,早在专科时期便被一位“专科直研”的老师悄然播下。中专到大专的求学经历,让他对学历瓶颈有着切身感受:“看着身边人因学历受限,我就想为自己争一个更开阔的未来。”专升本时,他因南湖学院招生规模优势暂避竞争锋芒,却始终将考研作为终极目标——这既是对英语专业的热爱延续(曾多次参加口语竞赛),更是突破职业天花板的必经之路。正如他所言:“选择考研不是跟风,而是给人生多一种可能。”
对于目标专业的选择,对刘光明而言是一场充满纠结的“突围战”。从旅游地理(390分“卷王”分数线)到新闻与传播(抽象知识难消化),两次试错后,他最终回归英语专业,他巧妙避开旅游管理考数学的短板,利用英语竞赛经验构筑优势,更计划通过英语导游、初级会计等证书拓宽跨界可能。这种“以兴趣为内核,以现实为外延”的选择逻辑,折射出当代考生在理想与现实间的理性权衡。
心态哲学:在重复与疲惫中种下沉静力量
备考征程中,自命题科目成为最大“拦路虎”:无范围的英语词条翻译、跨领域的百科知识,让他戏称“背到最后感觉像裸考”。但他以“笨功夫”破局:用近十年真题摸透出题规律,压中40分考点;拒绝政治“押题赌运气”,7月起步刷完徐涛网课,最终斩获74分;英语写作放弃模板,逐句背诵雅思范文,让表达如“语文课文般自然”。面对复试视译挑战,他用一个月突击训练,在压力中完成能力跃迁。日均8小时的学习强度,难免催生“明知道考不上还硬学”的无力感。刘光明的调节密码藏在生活细节里:每周预留“朋友局”释放压力,累时用校园散步重置情绪,更以“成则上岸,败则蓄能”的豁达心态拆解焦虑。他坚信:“考研就像长跑,偶尔放慢脚步调整呼吸,是为了让心更稳地朝向终点。”这种“张弛有度”的节奏,让他在枯燥的备考周期中始终保持温热的学习状态。
成长注脚:在选择与努力中是锚上岸启示
回顾考研路,刘光明将“努力”视为贯穿始终的底色,从跨专业试错到回归专长,从无范围攻坚到精准施策,他用行动印证了“选择需清醒,坚持需果敢”的道理。正如他对考研学子的寄语:“无论结果如何,那些在图书馆背过的单词、刷过的真题,早已化作面对世界的底气。”在学历焦虑与选择困境交织的当下,他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——映照出普通人在考研浪潮中“边试错边成长”的真实轨迹,更传递出一个朴素真理:当热爱遇见坚持,每一次选择都会成为雕刻未来的刻刀,最终在时光里打磨出属于自己的答案。
一审:江杨姬/二审:李鹏/三审:刘姣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