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际贸易与国际商务的专业经纬里,总有人带着热爱与勇气探索更深的领域。此次我们采访到N国贸21-2F的廖晨曦,她深耕专业领域并迈向国际商务硕士的备考征程,用亲身经历勾勒出考研路上的思考与成长。
廖晨曦
202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02班团支书
多次荣获优秀共青团员、三好学生等称号
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、初会等考试
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
现考取长沙理工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

初遇专业:在兴趣中蜕变
谈及选择国际贸易专业的初衷,廖晨曦眼里泛着光:“一开始是被经济外贸行业的活力吸引,觉得这个专业很‘酷’。”深入学习后,她发现专业的广度远超想象——本以为只是学货物交易,却要打通经济学、法律、会计、管理等多领域知识。这种跨学科的挑战性让她着迷:国际贸易不是单一环节,而是需要多元思维破解的复杂命题。这份对专业的热爱,成为她后来备考路上的核心动力。
备考博弈:在忙碌中寻找支点
备考期间,学生工作与学习的冲突是最大困扰。作为年级分会和班级骨干,填表、组织活动等事务常占据大量时间,甚至面临他人分担额外工作的情况。她的应对策略藏在细节中:处理团员信息时,先用已有数据预填表格以减少沟通成本;备考紧张时,会坦诚沟通拒绝非必要任务,“分清轻重不是冷漠,是对目标的尊重。”高效做事与勇敢拒绝,成了她在时间管理中总结的生存法则。即使在事务繁杂的阶段,她也坚持将专业知识与备考计划结合,让日常学习与考研准备形成互补。
回望收获:在磨砺中雕刻成长
复盘考研历程,廖晨曦认为最大的蜕变在于思维转变:从纠结“能否做完”到规划“如何高效做完”。时间管理能力与抗压性的提升,成为意外收获。对于择校,她建议结合就业地域与院校专业实力,多查资料、多与学长学姐交流,避免盲目跟风。谈及备考节奏,她强调396经济类联考需注重数学基础(推荐跟周洋鑫老师),逻辑写作可从老吕入门;政治复习不必过早,肖四肖八知识点需吃透;专业课则要紧扣目标院校参考书,凭借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扎实积累,她在国际商务相关理论的备考中更能融会贯通,强调资料精准的重要性。
采访最后,廖晨曦眼里带着期许:“考研像一场马拉松,累时盯着终点线慢慢挪,终会到达。希望大家带着对专业的热爱出发,考上理想院校,在国际商务领域成为想成为的人。”
在这个充满选择的时代,廖晨曦的故事启示着每个在专业路口徘徊的学子:对专业的热爱能驱动长期备考,理性规划能破解时间困局,而过程中沉淀的跨学科思维与执行能力,终将成为照亮职业前路的星光。
一审:江杨姬/二审:李鹏/三审:刘姣花